仪陇三乡文化丨篆刻篇
仪陇三乡文化丨篆刻篇
篆刻,又称为印章艺术、金石艺术等。就是以刀代笔,在印材上按照已经写好的印稿文字,或设计好的图像,进行镌刻。它是中国一广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在明清以前,多为凭信印记,有官印私印等,注重实用性与欣赏性的双重价值。
仪陇建县1500余年,从出土的唐宋官印来看,仪陇早就有了用印的历史。其实中国印章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3000年前,但县志没有记载仪陇印人的情况。20世纪80年代初,大街小巷还可以看到不少摆摊设点刻图章的人,即是老人所说的刻私章。自20世纪70年代末,仪陇- -些文化人在文化复苏的大潮中致力于篆刻艺术研究,并形成风气。吸引一大批各行各业的篆刻艺术爱好者潜心学习篆刻艺术,逐渐形成了仪陇本土篆刻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产生一批篆刻艺术家。
作品集锦
//文维义
//林品强
//许棚
//罗贵文
//谭刚
//涂杰
//王怀英
//魏登贵
//文仁萍
//吴应彰
//谢秀梅
//薛勇
//阳绍勇
//张维
//廖康宇
仪陇县悠久的篆刻文化
1986 年仪陇县文化馆成立少儿艺校,开办首届青少年篆刻班。1987年6月举办首届青少年篆刻大赛。1988年4月,朱德故里金粟青少年业余篆刻学校经仪陇县政府批准成立,文维义先生任校长。1990年7月举办仪陇县第四届篆刻大奖赛,文教局举办寒假篆刻培训班,对全县中小学篆刻辅导教师进行培训,文维义作为导师投课,新华社发通稿介绍仪陇县“篆刻之乡”建设情况。同年,18位师生篆刻作品人展西冷印社主办的全国印社篆刻联展,林品强篆刻作品人展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1991 年文仁萍、胡兴华、蒲莉等11人篆刻作品人展四川省首届妇女书法篆刻展。1992 年文维义篆刻药印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并申请个人专利。1994 年仪陇县赛金小学学生篆刻作品在《少年艺术世界》第四期专版介绍,文维义、鲜经纬、许棚、林品强、王超、龙强人编《当代篆刻家大辞典》。1998年,许棚篆刻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届篆刻展( 此展四川省共人展7人)。1999年,文维义、许棚、阳绍勇、文仁萍等10人的作品入展四川省第;三届篆刻展。自1985年以来,魏登贵先生个人传略编入《中国书画篆刻艺术家辞典》。文维义人展西泠印社第四届、七届篆刻展,全国第二二届刻字艺术展,首届老年书法展,四川省第一、二、三届篆刻展等,作品累计发表4千余方,其理论文章《中小学篆刻艺术教法初探》发表于1993年《篆刻》杂志第二期。许棚作品人展西冷印社第六、七、八届篆刻展,首届中国印大展,首届诗书画印大展,当代篆刻艺术大展,第六届全国篆刻展,首届西部展,全国第十一届国展等,篆刻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览。许棚获四川省第四、五、六届篆刻创作奖及四川省文华美术奖。许棚理论文章《隋唐官印的临习与借鉴》发表于2010年《书法导报》。2011年2月《书法导报》对许棚篆刻艺术进行专版介绍。近年来在老一辈篆刻家文维 义的关心下,许棚辅导了一大批篆刻艺术新秀,王怀英、罗贵文、涂杰、张维、黄龙、文仁萍、向世玉、谢秀梅、朱金篆刻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全国展,罗贵文、谢秀梅等多次在省市全国获奖,2007 年王怀英获四川省第二二届妇女书法篆刻展二 等奖。多年来仪陇县文化馆在金城小学、金城二小、新政初级中学校、仪陇实验小学、土门小学等10余所学校成立篆刻艺术基点校,在县城开办少儿篆刻艺术班,对上千名中小学生和爱好者进行了篆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的培训。30多年来,我县篆刻作者数百人次的作品在国际、国内参展获奖,摄制的电视片《三乡文化奇葩》川北篆刻专题片,在南充电视台播放。《 南充日报》《南充晚报》《四川科技报》《 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书法导报》等媒体对仪陇篆刻进行了专题报道。
仪陇县文化馆官方公众号
微信号 :ylxwhg
美编:壹零壹 审核:馆信息部
● 扫码关注我们
点“在看”为三乡文化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