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民间剪纸艺术

时间: 2008-11-19

    仪陇县有着古老丰富的民间美术,那优美动人的民间歌谣,那朗朗上口的民间故事,五彩缤纷,蜚声海外的川北大木偶,那别具一格的剪纸艺术……都体现着这里世世代代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才能,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劳动创造璀璨的民间艺术。仪陇剪纸源远流长,蕴藏着古老的文化内涵,具有朴实自然的艺术特色;仪陇剪纸产生年代虽无史料可考,但它与当地民风民俗紧密结合着。

    仪陇姑娘十二、三岁开始掌针、锈花,便寻求底样,由民间剪纸艺人刻制鞋样花、枕头花、香包等供应市场,供姑娘们选用。同时和仪陇皮影、蓝印、民歌紧密结合着,互生互长并行发展。仪陇剪纸在发展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内容有:一:火烩剪纸《熊猫图》《寿菊图》。二:剪纸藏书票《九龙图》《春夏秋冬》。三:书法剪纸《松鹰图》《百寿图》。四:人物肖像剪纸《中国书画百家》。五:系列剪纸《生命图腾系列一百例》《巴山赶场天》《百雄图》。六:原生态剪纸《百蝶图》《百花图》。

    仪陇民间剪纸源远流长,蕴藏着古才老的文化内涵,具有朴实自然的艺术特色;四川过去的剪纸,多见于喜笺和刺绣底样,鞋花,枕顶花,裹肚花,喜花等繁多样式,剪纸创作极少,而仪陇剪纸它既不同于北方剪纸的“天真深厚”也有别于南方剪纸的“玲珑剔透”,从技法看,它不象北方剪纸大刀阔斧,也不同南方剪纸的精雕细刻,而是粗中有细,细中有粗,形成了“丰满、精巧、秀雅、淳正”的独特风格。

    仪陇剪纸价值在于把仪陇剪纸渗透到农村中、小学校美育中去,列为重要的乡土教,把封闭式传承改为开放式传承,基本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目前,从事民间剪纸工艺的群体,有五、六岁的稚童、也有百岁的老人,加上我县剪纸艺术家们不断深入发展壮大,取得了不错成绩:(一)创办基点校,在仪陇县范围内各中、小学校进行建制性的剪纸艺术教育,从娃娃抓起,形成独特的“金字塔”结构。如少儿剪纸赴北京展出,代表作《巴山赶场天》。(二)抓收集、整理、抢救,发现民间女艺人张素碧老大娘,她创作的作品《百蝶图》被专家们誉为国宝;百岁老人胡显珍老大娘是我县乃至中国的剪纸“活化石”。(三)当前,在县委、县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把仪陇剪纸艺术作为一件重要工作来抓,提出了即时抢救,全面普查,大力宣传,重点保护等原则,经过多年的发展,仪陇剪纸艺术有了质的飞跃,仪陇剪纸出现了大量的优秀和好的作品,作品并多次参加全国乃至世界性的比赛大展,并获得好的成绩。

    2008年,仪陇剪纸再一次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2008年仪陇剪纸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今后岁月里。我们将坚持不懈地继续发展,保护,传承“仪陇剪纸”艺术这一民间传统文化的瑰宝,使其能成为济身于世界民间艺术花园里的一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