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仪陇剪纸国际化教学路径 中国匠人精神让外国留学生惊叹
仪陇手工剪纸走进留学生课堂。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伍罗文博文/图 为探索非遗剪纸技艺的国际化教学路径,近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与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校,在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艺传楼剪纸工作室,联合举办了一场“剪纸非遗课程国际化建设研讨会”。活动特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仪陇手工剪纸”传承人何小锵、何小玉等,现场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的留学生授课和指导,通过理论讲解、实践体验与国际交流,探索非遗剪纸技艺的国际化教学路径。 非遗传承人现场授课 留学生沉浸体验剪纸魅力 活动伊始,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教师樊文娟用英文向留学生介绍了仪陇剪纸的历史脉络与艺术特色,并重点推介了传承人何小锵的技艺成就。何小锵随后以“一张红纸的千变万化”为主题,通过图文演示与实物展示,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剪纸的文化寓意、构图技法及创新应用。留学生们全神贯注聆听,个个跃跃欲试,都想亲手体验这项古老技艺。 在实践环节,何小锵从纸张折叠、纹样设计到剪刀运用逐步示范,带领留学生完成了“对称花卉”“吉祥纹样”等基础作品。活动现场,留学生们创作出融合本国文化元素的剪纸作品,何小玉老师逐一点评并称赞:“跨文化视角为传统剪纸注入了新活力。” “剪纸看似简单,但每一剪都需要耐心和巧思,这让我更加理解了中国‘匠人精神’的内涵。”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波琳娜感慨。 搭建非遗国际化课程平台 助力文明互鉴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华表示,本次活动是学院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实践,通过校企合作、国际联动,将仪陇剪纸技艺转化为模块化课程,未来纳入留学生文化选修课体系,让非遗成为中外青年交流的纽带。 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校教师代表也表示,计划联合开发双语剪纸教材,探索“非遗+职业教育”的跨界融合模式。 据悉,此次活动不仅为留学生提供了近距离感知四川非遗的机会,更通过实践教学验证了剪纸技艺的跨文化传播潜力。后续双方将依托院校资源,持续优化课程设计,助力剪纸技艺与国际职业教育标准接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焕发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