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小巷里的温情
受访人:奶奶厨房 刘道笠
奶奶厨房的“大厨”刘道笠今年69岁,已在小税巷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是小税巷里无人不知的热心肠,大家都亲切地喊她“四孃”。
刘道笠发现身边有不少空巢老人,生活起居需要人照顾。本来就是黉门街社区志愿者的她,和大家一起商量后,决定办一个小食堂,给空巢老人做饭。坚持只收取成本费,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私人订制健康菜谱,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直接让饭菜送上门,还组织60岁、70岁“年轻老人”给高龄老人送礼物、过生日。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了社区的支持,于是,就有了这个温暖的名字“奶奶厨房”。
“奶奶厨房”不光有刘道笠老人,还有很多老人愿意主动来帮忙,以至于奶奶厨房有了很多志愿者,年龄最低60多岁、最大的95岁。除了给老年人残疾人送东西,他们还常常聚在一起聊天、唱歌、跳舞、剪纸等,这是这群老年人们最快乐的生活方式。
要说刘四孃做这些事情的动机,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她只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只是一个想让社区院落的居民生活在一个有“人情味”环境里的人。她,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朴朴素素的人。“助老助残助到家”是刘四孃的口头禅,她常说:“我们要给年轻人带个好头,也要给‘年轻老人’做出榜样,把这种爱心不断传递下去。”
“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刘四孃实际上就是一个“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挥余热,像雷锋一样做着毫不起眼的好事。然而,我们的社会就是需要这样默默无闻的“刘四孃”。因为有了他(她)们,我们的生活更加温暖、更加幸福。